这个非典型德国人说,完成不代表结束
他的到来,让这栋小灰楼最大的会议室里挤满了人。与想象中的风尘仆仆不沾边,Knud一下飞机便开始侃侃而谈——时差也无法阻挡建筑师对设计的热情。
每年数次往返中德两地,每一次都能带来不一样的惊喜。从建筑设计、质量维护到城市化等不同话题,他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一一解读,透过他在建筑和房地产领域四十余年的工作经历,为现场的每一个人带来了深刻的洞见。
他是维思平建筑设计创始合伙人Knud Rossen,苟言笑、不刻板的非典型德国人。
在那个国内建筑事务所才起步的90年代,维思平已经在国外开始崭露头角,完成了奥地利英飞凌总部、西门子特拉特洛夫厂房等等设计。
这些平常但经典的项目,到现在来看依旧耐得住时光的考验。平常的经典 - 奥地利英飞凌总部
他说,对于总部设计,我们通常会在设计初期分析客户公司结构、员工工作方式以及外界对客户公司的认知等等,再把这些分析结果全部融入方案设计中。
这样的设计过程足够有说服力,也会让客户确信我们真正理解其要求,甚至能超越他们的期待。
给出超乎想象的解决方案,是建筑师能达到的最佳境界。随着总部设计项目的增多、经验的积累以及公司知名度的提高,WSP逐渐取得了如支付宝、百度等大型企业的信任。
以平常、低调的姿态打造不平常的履历,成了总部设计的领军人。
无的境界
设计不是为了营造风格
六次拿走中国建筑大奖“WA中国建筑奖”,荣获“建筑界的奥斯卡”欧洲杰出建筑师论坛建筑奖等200余项国内外重量级奖项,在全球超过40个城市建成超过350项建筑……
面对这份惊艳的履历,有人会提出这样的疑问:维思平的设计理念是什么?有哪些特定的风格吗?WA建筑奖佳作奖 - 杭州支付宝大厦
对于这个问题,Knud给出了这样的回答:“我们的设计不是为了营造风格。”
在维思平成立的20多年间,我们拥有了许多经典的项目和难忘的记忆。
人们也许会从外观上判断一座建筑是维思平的作品,这不是因为我们运用了某种风格,而是出于特定的逻辑内涵。
这些都基于一个理念,那就是把平常的建筑做好。Knud心目中一个经典的项目是维思平主持设计的南京长发中心。
它由两栋高150 米的办公姊妹双塔,以及南侧两栋135 米高的塔式公寓所组成。
方案设计于2003年敲定,同时维思平也与业主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。
这个德国人认为,建筑师需要做的绝非仅仅是项目设计的能力,更重要的是和业主沟通,能够相互激发灵感。
建筑全生命周期维护
完成不代表结束
Knud说:“有些人会缺少这样一种意识——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,维护成本要高于施工建造成本。“
“我们需要有清晰的计划,了解如何实施维护,确保每年的成本收支,维持现有的建筑品质,并运用现代科技在几十年的建筑使用周期内进行更新改造。”提到建筑的维护,这个德国人的眼睛便开始闪闪发光。维思平经典之作 - 南京长发中心
“每一座建筑都需要设立管理体系,明确项目权属。建筑无人管理,究其原因,有时是因为建筑项目数量太多,建成后人们便不会再放很多心思在维护上,而是继续投入到下个项目中。
同时也存在工程款支付问题,欧洲施工方在项目竣工时不能得到所有款项,5-6%的尾款会保留五年左右。只有届时工程质量没问题,施工方才能得到这笔钱。“在Knud眼中,建筑、景观与城市设计是紧密相连的,这也源自他对建筑师角色的深刻理解。
维思平旨在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,认为建筑应当是一个有机整体,如同生命一样运行工作,建筑师应当投入到建筑从始至终的整个开发过程。
这个德国人也一直有个习惯:他会在建筑建成若干年后重访,看看人们的使用情况。而每当看到使用者理解建筑师的设计意图时,他就会感到无比喜悦。
在维思平的大型项目中,Knud个人最欣赏的项目之一是深圳金地梅陇镇。
该项目面积达到了一个可步行的小城市的规模,在高密度下赋予人们开放的空间、绿化、购物设施,并实现了地面无车化,为地下停车场引入自然采光。
尽管项目规模巨大,却兼顾了细部,在规模大、工期短的情况下,实现了高质量的工程效果,成为大规模建筑施工的范例。适宜的尺度 - 深圳金地梅陇镇
“我们不应该过多构想理想解决方案,而应当从现实层面出发,尽可能去纠正或证明一些做法。
重要的是解决城市的尺度问题,优化交通系统,赋予人们更优质的交通方式,使其不必面对拥堵。”
一定有更安全、快捷、清洁、可靠的公共交通方式。——他认为宜居的城市应具备适宜的尺度。
他说他听过一句调侃——中国人忙于进入汽车时代,而欧洲人正回归骑自行车。
自行车是城市重要的个人交通工具,欧洲正对过多汽车车道和停车场的现状展开辩论,为自行车争取更多空间。
不过北京实在太大,住在南部大兴的人想去东北部的望京,很难骑自行车抵达。
所以他认为,问题的关键是创造吸引人的交通替代方式。
Knud Rossen
维思平建筑设计创始合伙人
1990年任欧洲著名的西门子公司房地产与建筑设计部负责人,1993年成立MRA建筑师事务所。
1996年成为维思平建筑设计创始合伙人。
曾任教于著名的英国伦敦AA建筑学院,英国南岸工艺学校,同时为南京大学建筑系客座教授。
德国注册建筑师,英国注册建筑师。
Knud专访原载于《建筑畅言网》
—